国际瞭望|纪录片冲奖困境:质量至上还是资本为王?
来 源:Variety
原作者:Addie Morfoot
编 译:温佳宝
随着奥斯卡最佳纪录片奖项竞争的日益激烈,不断攀升的成本和日渐单一的题材内容逐渐引发了纪录片行业的震动。在这场充满挑战的纪录片竞赛中,只有少数著名导演能够获得执导制作重要作品的机会。与之相对的,独立制作影片的纪录片导演,尤其是那些志在揭露尖锐社会问题的导演们,却不得不为自己的作品如何能够被公开发行而苦恼。纪录片的冲奖已然陷入了宣传竞赛的怪圈之中。
高昂造价:
成本飙升的纪录片冲奖策略
几年前,网飞(Netflix)等流媒体服务平台还在积极投资独立电影的制作,但如今,这些流媒体平台对收获电影节重要大奖的作品也已兴致缺缺。当然,这当中也有个别例外,例如今年九月,马修·海涅曼(Matthew Heineman)制作的纪录片《美国交响曲》(American Symohony)在特柳赖德电影节首映后便立即被网飞买下版权;HBO也在圣丹斯电影节评审团大奖得主《进发火星:妮基·乔瓦尼计划》(Going to Mars: The Nikki Giovanni Project)首次亮相之后,纠结近八个月最终拿下影片版权。除此之外,网飞还在1月份的圣丹斯电影节颁奖前买下了罗拉·麦甘(Laura McGann),国家地理则在2022年的威尼斯电影节首映后,收购了摩西·布瓦约(Moses Bwayo)和克里斯托弗·夏普(Christopher Sharp)制作的《柏比‧瓦恩:街头总统》(Bobi Wine:The People'sPresident).
奥斯卡纪录片奖项入围名单
流媒体平台的支持让一部分导演能够在电影节的评选季获取巨额宣发预算,用于支持他们带着影片四处投奖,以期一个名声大噪的机会。比如像埃罗尔·莫里斯(Errol Morris)的《鸽子隧道》(The Pigeon Tunnel)被苹果买下,罗杰·罗斯·威廉姆斯(Roger Ross Williams)的《生而被标签》(Stamped From the Beginning)被网飞买下。买下影片版权后,流媒体平台会向这些作品倾注心血,包括制作用于冲刺奥斯卡奖项的商业广告、在各大城市举办影迷放映会、投放各类户外广告牌、组织世界范围内的导演放映交流会等一系列冲奖策划及营销,这些巨额花费有时甚至能够达到数百万美元。
美国《连线》如此评价:网飞在奥斯卡赢“疯”了
然而,对于那些没有得到流媒体平台支持的导演和制片来说,情况则截然不同,即便他们的作品在众多电影节上获得了一致好评,甚至已经在院线公映发行,天价般的冲奖开销对他们来说依然高不可攀。大部分纪录片制作人认为,独立纪录片的发行情况依然如21世纪初那般艰难,他们只能维持按地区出售影片的惯例,对于这些创作者而言,这种出售形式意味着影片将只能依靠IFC、奇诺罗勃等一众电影发行商,实现影片在美国院线的上映。鉴于当前的市场和评奖状况,纪录片制作者们不得不承认,这种传统的发行模式,使得能够上线流媒体平台的纪录片,比仅能够在院线发行的纪录片更有可能获得奥斯卡的关注。
流媒时代:
质量至上还是资本为王
面对这种不平等的竞争环境,一些独立制片人和规模较小的发行公司仍在努力寻找突破。随着新一轮申奖季的到来,由小型发行商投资的作品包括玛德琳·加文(Madeleine Gavin)执导的《逃离乌托邦》(Beyond Utopia)、卢克·洛伦岑(Luke Lorentzen)执导的《深处的呼唤》(A Still Small Voice)、姆斯特斯拉夫·切尔诺夫(Mstyslav Chernov)剪辑制作的《在马里乌波尔的20天》(20 days in Mariupol)和考塞尔·本·哈尼耶(Kaouther Ben Hania)执导的《奥勒法的女儿们》(Four Daughters)等一众优质纪录片,他们都试图在节省宣传预算的同时让影片脱颖而出,获得更多的关注。
纪录片《奥勒法的女儿们》在戛纳电影节首映并赢得最佳纪录片奖后,奇诺罗勃公司的副总裁温迪·利德尔(Wendy Lidell)取得了影片在美国的发行版权,她对奥斯卡最佳纪录片竞争中的不公平现象,直言不讳地称之为“疯狂”。利德尔表示:“我甚至不清楚为什么我们要参与这种较量,这只不过是那些资金雄厚的有钱人之间的角逐。但高昂的宣传开销确实在逐渐成为好作品入围的门槛,特别是对于那些重点在于故事讲述或是由年轻制作者操刀的纪录片而言,这确实是一个十分严重的问题。”
《奥勒法的女儿们》在戛纳电影节上备受关注
为了与资金雄厚的竞争对手抗衡,奇诺罗勃在申奖季期间上映了《奥勒法的女儿们》,这是一部纪录片和小说结合的作品,讲述了一位突尼斯母亲的两个大女儿加入ISIS组织的故事。利德尔解释说,公映影片的原因在于,除了发行预算外,公司并没有单独的申奖预算,公映之后获得的票房便可以补充申奖预算的空白。
另一部赢得圣丹斯电影节最佳纪录片导演奖的作品《深处的呼唤》,其制片人凯伦·奎因(Kellen Quinn)在谈论到在申奖季愈加高昂的宣传费用时表示,他认为申奖季所采用的各种竞争手段,是为影片吸引潜在观众的另一种方式,“我们不是一定要得奖,但我们是真的希望能够通过各种宣传,让电影和观众建立起联系,这是我们进行宣发时的重要动力。”
《在马里乌波尔20天》凭借真实动人的内核而备受关注
面临相同境遇的还有作品《在马里乌波尔20天》,这是首部在圣丹斯首映的“前线”纪录片,“前线”由一群被围困在马里乌波尔市的乌克兰记者组成,影片聚焦于这群记者在战地中发生的故事,这部影片因为在纽约市的电影论坛院线放映而获得了奥斯卡奖的关注。本片的执行制片人拉尼·阿伦森·拉斯(Raney Aronson-Rath)认为,尽管与流媒体平台丰厚的申奖预算相比,整个团队的资金少的可怜,但《在马里乌波尔20天》还是凭借着精良的制作水准和独特的故事杀出重围。
阿伦森·拉斯补充道:“我们发现,因为影片足够精彩,所以不管我们的预算多么有限,总会有观众愿意将目光投向我们,如此真实的纪录片对于当前市场而言还是稀缺品。一部依靠原创新闻制作而成的真实、残酷的纪录片,往往能够最大程度地引起观众共鸣。坦率地说,如果有人愿意给我1000万美元的预算,我会恳求他们让我把大部分钱花在制作上,只将一小部分用于市场宣发。”
结语
随着纪录片宣发投入资金的不断膨胀,越来越多的业内人士开始反思这种不合理的状况。制片人朱莉·戈德曼(Julie Goldman)对此表示:“在纪录片上投入巨资有点令人不安,特别是考虑到现在纪录片业内用于制作的资源不是非常充足,加上市场萎缩,所有的纪录片作品都很难卖个好价钱,所以对于巨额投资来说很难回本,这种情况也让整个行业为之担忧。”
面对宣发费用越来越昂贵的现实,各家发行商也开始转变投资策略。买下了纪录片《金钱之味》(The Smell of Money)发行版权的新发行公司Unreasnble负责人特拉文·弗里(Travon Free)解释道:“我们不用过分担心这种宣发竞赛的机制是否公平,最重要的还是坚持自己的信仰,永不放弃,重点在于我们要像影片中的主人公一样足够坚定。”IFC电影负责人斯科特·舒曼(Scott Shooman)也对此表达了希望,他认为尽管竞选资金不成比例、悬殊巨大,但优质的纪录片终将获得成功。
“我们这些小规模的发行商无法与苹果或亚马逊这类大公司相提并论,他们的确制作了许多出色的纪录片,但不可否认的是,我们同样也有大量优质的作品等待被观众发现。因此,我们必须信任各大奖项的组委会,相信影片质量才是打动他们的关键所在。”舒曼对于优质纪录片依然满怀信心。
更多精彩内容,请持续关注微信公众号 “中国纪录片研究中心”往期回顾
监制:何苏六
主编:韩 飞
编审:王 侯 李金斋
责编:王悦阳 宁皓阳
编辑:温佳宝